4月1日,黄霄雲翻唱华晨宇的《烟火里的尘埃》引发轩然。网友发现其翻唱版结尾的吟唱片段,与华晨宇在2018年《歌手》改编的《孩子》Live版高度相似,甚至被扒出“连颤音都一模一样”。华晨宇粉丝迅速行动,将两段音频对比发布,直言这是“赤裸裸的抄袭”。面对质疑,黄霄雲工作室迅速回应,称已取得《烟火里的尘埃》词曲授权,并强调“合法合规”。然而,华晨宇歌迷会随即反击:授权仅限原曲,而争议片段来自《孩子》Live版的改编创作,属于华晨宇独创内容,黄霄雲方从未沟通或取得授权。
华晨宇工作室态度强硬,称经过一天沟通“未能达成共识”,拒绝任何“版权擦边行为”,并强调“原创不容模糊”。黄霄雲方则坚持“已合法取得授权”,甚至扬言追究“恶意诋毁”责任。双方各执一词,火药味十足。争议焦点在于:翻唱授权是否涵盖改编内容?华晨宇方指出,《孩子》Live版的吟唱是2018年火星演唱会的独创融合改编,且多次公开演唱,时间线清晰,受《著作权法》保护。而黄霄雲方仅拥有原曲授权,却未标注或购买改编部分使用权,被批“偷工减料”。
双方粉丝从理性维权演变为网络混战。华晨宇粉丝指责黄霄雲“蹭热度”“不尊重创作”,黄霄雲支持者则反击“小题大做”“打压新人”。这场混战背后,是流量争夺与饭圈文化的推波助澜,也让事件偏离了版权讨论的核心。这场翻唱风波,撕开了音乐行业的版权疮疤。当“致敬”变成“复制”,当创作沦为“搬运”,谁来守护原创者的心血?或许,唯有法律完善、行业自律、听众觉醒,才能让音乐生态回归纯粹。而黄霄雲与华晨宇的这场大战,注定成为推动变革的一记警钟。你怎么看?评论区见!
上一篇:广发策略:当前贸易战给美国经济的冲击会远小于1930年代大萧条_时间线法
下一篇:【彩虹家校】家校协同聚合力 全员导师护成长——无锡侨谊实验中学2025年春学期家长学校圆满举行2025年6月日时间线法